翻译

三道岭煤矿简史

哈密矿务局成立以前的三道岭历史

2022年4月17日
三道岭煤矿简史
本文共有3503字,预计阅读时间17分钟
本文转载自《哈密矿务局志》
哈密矿务局是解放后新建的中型煤炭企业,属全国统配煤矿之一。矿务局成立于1960年3月,总设计能力为年产800万吨,目前,年产已达170万吨。矿区总人口为31529人(据1982年全国人口普查统计),职工总数10437人(1985年末)。其中有汉、维、回、满、蒙、哈等共十三个民族。矿区中心区有6条柏油马路纵横交错,楼房已遍布各主要街道,工农商学已初具规模。哈密行署在矿区驻有三道岭办事处。
兰道岭煤矿迄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已发现三道岭有煤炭。据陶保廉的《辛卯侍行记》载: “红庄转西行,多石子,二里有歧路,南通煤窑,不能多挖,无从销售也。”当时,三道岭十分荒凉,人烟极少。《辛卯侍行记》又载,“二十三日微雪,自三堡西行,上坡二次,五里折西行,六里沙枣园,缠回呼哲克得里,西北行间偏西皆戈壁。十八里下坡,四里上坡,十二里下坡,十五里升坡即三道岭驿,回名塔勒奇。言有寄居人也。缠回一家,有桃园,后二十丈有泉。人多则水不足,用竭地之力,可住一二十家,而沙碛引水,渗漏居多’’。又据《历代西域诗抄》第837页刊登的清光绪丙戌年(1886年)王树楠写的《发三道岭驿》一诗,全文如下:
言过纳职县,野戍见残兵。积雪寒无路,飞沙瘦有声。树稀蚕不茧,山僻女多瘿。立马看天色,荒鸡已四更。
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三道岭有五家人。民国二十六年(1927年)徐旭生写的《西游日记》中有这样一段话: “一九二七年十二月六日将八点抵三道岭,止宿。三道岭缠名塔勒奇,有缠人一家,汉民两家,汉回两家。七日八点起,出到村中一游,西边高处有一关帝庙,土房三间,外环小院,门加锁,外观尚整齐。此地汉民只两家,而关羽之威灵已到。转下,水宽盈尺,流水潺浸,水上颇有树木,旷漠中亦称胜地。归问店家,知前些年人家较多。"
三道岭煤矿的开采,据有关资料查证为清乾隆年间。
乾隆中叶,清军先后平定准噶尔、南疆的大小和卓叛乱以后,新疆全境归于统一,到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哈密正式设厅。
随着长期大规模军事行动的结束,哈密官兵眷属人户日增,城镇燃料问题日渐突出。那时,哈密兵民做饭取暖所用燃料全部依靠天山的松木和戈壁上的梭梭、红柳和胡杨等。由于人口的增加,“城内竟无隙地,居民堆积柴薪,频遭火患口"不仅如此,采木伐薪“渐采渐远,离城每至二百余里,商民购买很难。”燃料既来之不易,售价必然昂贵,给兵民生活带来很大困难。当时驻哈密钦差大臣、布政使衔永宁和帮办大臣、道员衔淑宝闻听距城一百二十里 (误,实为一百七十里左右)的他石克山(即三道岭)’产煤炭,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九月联名禀呈陕甘总督,请求委员勘察。经派人查看并试采,果然有煤。不但煤质极好,火炎甚烈,而且成本比较低廉,“价贱于木柴”。很短时间,即采煤三十五万斤。经陕甘总督转报清廷,乾隆皇帝于二十六年(1761年)正月正式批准。
据民国二十六年《哈密志》记事志四十二卷记载:
哈密煤矿原委: 于乾隆二十五年九月内署哈密厅禀报呈木柴昂贵地窄人稠请开煤窑遣人踩勘如果勘用再行禀复今踩勘挖烧火炎甚烈煤价贱于木柴等语禀报前来相应咨商陕甘总督会衔具奏于乾隆二十六年二月初七日准陕甘总督咨为奏明筹开采煤炭以裕民用一折于正月十三日具奏于正月三十日奉到吞朱批好知道了钦此相应移会驻扎哈密办事布司永
从此,哈密市场有了煤炭供应,军民商户不再为燃料缺乏而焦虑。
当时采煤,只是在煤层埋藏的较浅处,或挖坑取煤;或开小斜内井,手提油灯,自挖自背,匍匐膝行而出;或开小立井,内掘平洞,肩背煤筐至井口,后用木制辘辘提到地面。井下如遇大水、瓦斯或塌方,不是人死就是窑毁。
清同治年间,新疆大乱,兵祸连结,人民离散,三道岭煤窑也封闭停产。同治末年至光绪初年,各路清兵大举出关监驻扎哈密一带,左宗棠大营也迁至哈密。由于驻军猛增,商入也随之而来。为解决燃料问题,哈密办事大臣明春即派军队到三道蛉开井挖掘,以 供军民生活用煤的需要。光绪十年(1884年),新疆建省,裁撤哈密办事大臣,大营移至迪化(今乌鲁木齐),军民商户也大部西迁,哈密人口大减,三道岭煤矿也随之冷落。
此时,三道岭煤矿由官办转为私营。当时主持煤矿的汉族商人赵某(原属哈密清差部属),后因赵某年老身残,欲返关内,哈密回王沙木·胡索特,托哈密汉族士绅李干臣、回族士绅马曾三等人从中说合,监会同庆华泰、马求兴、茂春和、天义福、恒丰豫等八名商人出面,以三千两白银买下了三道岭的全部煤井和工具。回王给出面办理的商号士绅,每年送煤一马车,作为酬谢。
自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三道岭煤矿正式由哈密王爷开采经营。从此,回王便以封建宗教特权,每年冬季在头堡、二堡、三堡和沙枣泉等地农民中,摊派民夫,轮流来矿服役做工,只管吃饭,不付工资。剥削农民劳力达三十六年之久。在此期间,煤矿生产条件十分恶劣,事故不断发生。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一次塌方事故就压死窑工十七人,引起了农民极大不满,聚集三百余人,在吐尔巴克兄弟三人率领下,发动了农民起义,包围了哈密王府,要求减轻徭役,后被镇压。
1930年,沙木·胡索特病死。接着哈密事变发生,马仲英围攻哈密,省军进剿,连年战乱,农民四散外逃。窑工来源困难,三道岭煤窑不得不再次停产关闭达三年之久。
1934年,哈密战乱初告平息,尧乐巴斯充任哈密县长及哈密镇警备司令,便将三道岭煤矿收归地方政府经营开采。尧乐巴斯继哈密回王的剥削制度,仍强行摊派附近农民轮流服役,人工挖掘煤炭。
1937年,尧乐巴斯逃亡关内,哈密县长孔庆文接管煤矿,集资七百余元,监派商会赵英贤和阿皮子负责管理。
1938到1939年(民国二十七至二十八年),共产党员李涛,奉哈密行政长刘西屏(共产党员,后叛变)指示,曾两次以行署代表身份来三道岭指导工作。在李涛的主持下,成立了《煤矿工人俱乐部》,并积极开展了文化娱乐活动,活跃工人生活。他还和工人一起修建简易澡堂,派人打黄羊,改善工人的生活待遇。同时,进行抗日宣传,鼓励工人为支援抗战多出煤。由于李涛的努力工作,煤矿的面貌有了一定改善,日产量由原来的二吨,增加到二十吨。
1939年5月(民国二十八年),哈密行政长刘西屏指示商会扩大商股,官商合营,成立“新东煤矿股份有限公司”,集资五千余元,购买了发电机、抽水机等设备,从此,三道岭煤矿有了机械。同时,拟定《新东煤矿股份有限公司组织简章》,报省政府备查。公司最高权力机关为股东大会,并推选出股东12人,组成理、监事会。理事会有7人组成,专员任理事长,副专员、县长、税务局长、商会会长及商股股东为理事;监事会由5人组成,有专区公安局长、银行经理和三名商股股东,监事长由专区公安局长担任。并由股东大会推选出经理1人,副经理1人,下设会计、出纳、庶务各1人从事经营管理。历任该公司理事长的有。专员刘西屏、潘伯南、孔庆瑞:曾勇甫、尧乐巴斯;历任该公司监事会的监事长有:专区公安局长于成发、王廷选、于文富、李郁塘,该公司经理为马俊杰,副经理李子秀。
新东煤矿股份有限公司共计官股金5700元(当时新疆币),官股由省政府投资2000元,计80股,哈密专区公安局和税务局各5股;商股110股,共计50户,原煤窑设备工具折价30余股,总计30股。每股25元。1939年到1947年期间,该公司每年结算一次,并将收支情况报理事、监事会审查后,召开股东大会,由经理报告经营盈亏情况。该公司历年皆有盈利,但由于资金较少,盈余多半用于添购设备和工具,无现金可分红,每年每个股东仅享用“低价煤”,以此代替股息。
据关士聪所著.《哈密三道岭煤田初勘记略》中记载:民国三十四年(1945)冬开始,在三道岭采煤者,除新东煤矿股份有限公司外,尚有驻新第二十九集团军总司令部,利用兵工开采。当时,新东煤矿股份公司每年按市场要求,仅限冬季开采,夏季停工。一般雇用50至100名工人,年产量在200至500万市斤左右。民国三十四年,该公司开工六个月,共产煤三百二十万斤。每斤煤成本为一元三角,煤炭出售价为一元五角,每斤盈利二至三角。冬季煤价较贵,每斤可盈利五至六角。驻新第二十九集团军司令部的煤窑,产煤仅供本部官兵需用,产量不定。
1947年,尧乐巴斯充任哈密专员,监兼任新东煤矿股份有限公司理事长后,把持了煤矿的开采经营权,监指派其亲信一一五堡大地主托乎提·胡尔马长期住在三道岭,监视经营情况,1948年又改派五堡吐尔逊·乡约,在煤矿执行监视任务。所产煤炭,除无偿供给尧乐巴斯及其亲友使用外,也售附近农民和哈密居民。
1949年新疆解放前夕,新东煤矿股份有限公司已面临破产。当时有十多家小业主经营的独资矿井,由于资本有限,规模很小,产量也不多。据1984年《哈密县志通讯》第十期载,1949年至1950年,三道岭煤矿有十七家私人经营的煤矿。
哈密地区解放以后,新东煤矿股份有限公司由哈密地区专员公署租用。1951年由哈密县人民政府接管,所有私营煤矿实行公私合营,成立“新兴煤矿股份公司"。1953年,政府将商股本息全部偿还后,成为地方国营企业。据《哈密新志》初稿记载:三道岭煤矿解放后,即1951年,后窑区由公私合营的新兴煤矿股份公司开采经营,1958年结束。
从1955年开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工业局拨款投资,开始对小煤窑进行技术改造。到1958年基本完成。手摇辘辘改为马拉轮或小绞车提升,柴油机或锅驼机发电,井下主要巷道改用电灯照明,电钻打眼,放炮采煤,人力矿车运输,扇风机抽风,水泵排水,产量猛增,1958年实现利润43700元。当时全矿(仅后窑煤矿)有职工二百多名。除地方国营煤矿外,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五师在中窑建有煤井,名为“红星煤矿",年产量二万多吨,开采深度约30至40米。该矿于1965年搬迁到吐鲁番地区七泉湖建矿。
1958年10月,三道岭煤矿筹建处成立,隶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煤管局领导。同年年底,接管了哈密县经营的后窑煤矿。到1959年后窑煤矿在提升、运输、排水、通风等主要生产环节中,初步实现了机械化或半机械化。同时,煤炭部先后从关内各老矿区调来干部 和工人,又招收了一批自愿参加边疆建设的青壮年,来自五湖四海的建设者们,齐心协力,艰苦奋斗,开始了大规模的矿区开发、建设工作。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