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

设计一致性的追求

对空间、间距的定义上,画布和代码的逻辑往往不相同

2019年12月20日
设计一致性的追求
本文共有1642字,预计阅读时间8分钟
这是一篇躺在我Bear笔记里的一篇文章,看样子像是一篇演讲稿。但我完全不记得啥时候讲过这个。
从这个职业诞生之日起,设计师们就在追求产品实现的精准。

设计工具的演变

在UI设计还没那么流行的时候,设计师主要用Photoshop来设计界面,在设计图上标注尺寸,并切图。正如软件名所揭示的,Photoshop虽然能处理一切类型的图片,但它更适合处理摄影、海报。所以那个时候做UI是很痛苦的,画起来麻烦,交付给开发也折腾。
直到Sketch 3横空出世。
Sketch从这一版开始,成为了一个易用、强大、高效的矢量绘图软件。(简单介绍矢量位图区别)。对,跟AI是一个性质的。但AI更适合画插画,适合做视觉效果。而Sketch更适合做有层级有组织的界面设计。
从这时候开始, UI变成了一个人人都能上手的工作 。正是因为sketch在UI设计中的统治地位,UI设计师们才能用上苹果电脑。

思路的转变

但是设计师的追求并没有就此止步。刚才说到,Sketch是一个高效的矢量绘图软件。问题就在这,它仍然是一个“绘图软件”。而UI设计,按照我的看法,应该属于“工程”。UI不是插画,画完效果图拿去打印就好;UI设计不仅需要关注iMac上的显示效果,还需要关注开发出来的实际效果。因此如何把Sketch中的设计准确地传达给程序员,最终准确地实现,成为了一个大问题。
为此Sketch做了很多优化和更新。比如Text Style,我设置好一个文字的样式:字体、字号、行高、颜色,当其他人在设计的时候引用这个文字样式,他不需要设置具体的参数,字体就会保持一致。如果原始的样式有了修改,所有引用到这个样式的地方都会同步修改。
再比如Library,将一个组件添加到symbol,其他地方引用了这个组件也都会保持一致、同步更新。

对一致性的追求

然而这只是设计稿的统一。我们应该如何把设计稿上的参数准确传达给开发?
最开始是直接在设计稿上叠加标注参数,遇到不太讲究的团队,程序员直接在图上量尺寸,用取色器取颜色。这样显然不利于维护。
然后有了Sketch Measure,可以把sketch设计稿导出为html文档,将这一套文档发给程序员,他们用浏览器打开,可以查看每个部分的详细参数:尺寸、间距、颜色、阴影等。但这种方式需要将sketch导出、压缩、发送。如果修改一次就要重新导出一次。稍不注意就会导致版本的错乱。
再然后有了蓝湖/Zeplin。设计师可以把设计稿上传到网站上,由蓝湖将其转成可以查看标注的网页。这样设计师只需要上传修改过的部分,剩下的都交给蓝湖。
于是从去年年底到今年上半年,我们整理了原来的设计组件,定了规则。我做了Sketch Library文件,虽然因为历史遗留问题留下不少不合理的组件。还写了文档,生成一个网站。还做了一个网站,将icon导出到一个gitlab项目里,就会自动部署到这个网页上。
但这并不是完美的工作流,仍有许多问题待解决:
  • 如何从根源上统一设计元素
  • 如何存储设计文档并且易于搜索
  • 如何用最少的精力维护组件库和文档
  • 如何保证设计稿“总是最新版”

工具的选择

一些产品和开发同事应该知道,今年我们有一些项目和设计规范是通过Figma交付的。
Figma是一个异军突起的设计软件。它的特点是基于Web,跨平台,在浏览器里也能用。因此这是实时的。你可以理解为设计界的Google Doc。
今年上半年我开始推广Figma,主要是它解决了原来很难解决的问题:
  1. 产品设计逻辑比Sketch更合理;
  2. 所有数据在线实时同步,不会有“是不是最新版”的困惑;
  3. 所有人看到的都一样,因此不需要设计师手动切图,一切由开发自助搞定;
  4. 不像sketch文件越积越大,难以存储;
  5. 同步更及时,对规范的应用会更好。
我在Figma里做了一套新的组件库,在一些项目中开始使用。还请前端同事写了个程序,监控组件库的变动,并将变动推送到相关微信群。
看起来问题都得到了解决,效率得到了提升。

团队的选择

然而经过一段时间的试用,设计同事全票否决了整体迁移到Figma的方案。
为什么?
其实主要原因是网络和使用习惯。
我没有注意到,不是所有人都像我一样买那么贵的梯子的。因此在试用Figma的那段时间内,他们经常遇到打不开文件或者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加载的情况,更不用说在会议室经常没有网了。另外Figma的理念也和sketch略有不同,因此导致很大的不适应。所以目前只有我还在用。

展望

其实折腾这么多,我们的目的都是一致的,就是尽可能保证不同的人设计出的产品像是一个人设计出来的,并且开发出来以后也是如此。所以工具的选择不是为了折腾,而是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个目标。
目前我们通过公司网盘同步Sketch Library文件,用蓝湖上传标注。同时也会加强内部的审核,保证设计规范的推行,尽量。
另外也会做一些技术方面的学习,从工程师角度优化设计。
但我不保证未来不会切换软件,毕竟,什么工具更有利于工作,就用什么工具。

评论